我國紡織行業發展仍有很多有利因素
發布時間:2018-04-08 18:44:34點擊率: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織帶產業部最近對今年一季度紡織行業經濟運行進行的述評認為,盡管一季度行業形勢不樂觀,但從外部環境來看,還存在著一些有利于行業發展的條件和因素。
從投資來看,國家2001年紡織行業第二批國債項目內容已經確定,一旦付諸實施,將會有利于紡織企業通過結構調整獲得新的增長空間;今年一季度全國紡織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6%,外商投資占有一定比重,這是國際資本在尋找具有市場潛質之投資機會的必然表現。
從消費來看,工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對紡織服裝的消費需求,日益活躍的假日經濟也會給帶來需求擴大。
中國價格信息中心近日發布預測消息:2001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將達到6900萬畝以上,產量也將進一步提高,而棉花消費需求卻難以同步增長,國內棉花市場將再度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伴隨國際棉價下跌之趨勢,今年新棉上市,國內棉花價格必將出現下跌。這一預測如果能夠成為現實,對下一步紡織形勢好轉是利好。
分析也指出,鑒于紡織織帶出口具有行業"晴雨表"的特有功能,全年行業形勢能否走好,下一步的出口前景是關鍵。從一季度我國對美國、日本、歐盟出口實績觀察,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但增幅明顯低于去年同期,如果這屬于出口下滑的先兆,全年的出口前景則難以樂觀,好在一季度單月出口呈遞增態勢,對配額市場出口增幅大大高于對非配額市場出口增幅,加上去年基數較高,表明客觀上還有有利的跡象。
需要指出的是,4月份以來不少織帶企業反映訂單明顯減少,為保持出口穩定,還需要做出主觀的努力。一是政府有關部門應盡可能地提高退稅工作的效率;二是企業在規范出口行為的同時,花更大的力氣通過新品開發和開拓渠道擴大出口。至于國有企業,應把改革的著眼點真正歸結到增強競爭實力上來,無論是體制上、技術上、產品上、營銷策略上,都要堅持不斷創新、再創新,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